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表述:“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民主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两年后的2019年9月,正值新中国七十华诞、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党中央召开首次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深刻总结了党领导人民政协工作的宝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是其中之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时代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人民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殷切期望和工作要求,推动了人民政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形势任务下有着不同的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带着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使命担当,十三届全国政协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履职尽责,在时代大潮中担当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凝心聚力“十四五”
2020年6月的一天,全国政协机关视频会议室异常热闹。几块大屏幕实时连接北京、安徽、山东三地会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优化‘十四五’产业政策导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调研组,正以网络视频调研形式分别与安徽和山东省政府、省政协及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与地方政府、企业深入交流获得的信息量很大,也很受启发。由于疫情防控因素,我们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手段,丰富调研方式,大家开门见山、畅所欲言,让调研组掌握了很多实际情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专题调研组组长尚福林表示,连续两天的远程视频调研,专题组听取了32位政府和企业代表的情况介绍,并将大家交流探讨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进调研报告中,报送中央供决策参考。
2020年,可以称得上是“特殊”的一年。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新蓝图绘制之年。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这件关乎全局的大事协商议政,正是全国政协的重点协商议题。调研座谈等筹备工作历时半年,由经济委员会牵头,全国政协10个专门委员会全部参与其中,并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方式为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充分展现了人民政协务实建言“十四五”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
值得注意的是,从“十四五”规划编制,到“十四五”规划实施,人民政协的履职贯穿全过程。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通过协商议政活动、调研和形势分析会等方式,把各界代表人士的智慧汇聚起来,不少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全国政协及时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深化认识,并通过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持续建言资政。同时全国政协还通过委员讲堂、委员宣讲团、委员读书活动等平台来宣介‘十四五’规划,凝聚和传播共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邹加怡在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道,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全国政协按照计划开展了专项民主监督,10个专委会围绕“十四五”规划在各个领域的工作重点,每年选择一个角度持续跟踪监督,体现了协商民主是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的人民民主。
据了解,仅过去的2022年,全国政协围绕落实“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举办重要协商活动17场,组织视察考察调研75项,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7场,举办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11场,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了积极努力。
回首过去5年,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履职画卷中,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献计出力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出谋划策“奔小康”
2018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如期召开。
不少委员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民盟等界别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有许多重大任务和举措需要合力推进,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大家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批评监督,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是人民政协协商议政、履职尽责的抓手,而只有从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才能真正做到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新阶段新征程,彼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依然在“三农”领域、在脱贫地区。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脱贫攻坚的意义不言而喻。
2018年两会刚一结束,一个重磅消息传来——十三届全国政协在原本9个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上,新增设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专门委员会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依托,在政协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这个彰显着鲜明特色的全新专门委员会的出现,既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更为十三届政协瞄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围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要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平台与抓手。
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成立后仅2个月,即组织委员赴青海、宁夏,针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问题开展首次专题调研。
“我们就产业扶贫的问题、易地扶贫搬迁的问题,以及金融扶贫和风险防范的问题,形成了一批有质量的调研成果,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操作性也强的意见建议。”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回忆道,当时调研组一位委员就建立返贫的监测预警机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办及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积极推动了返贫预警问题重大政策举措的建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聚焦“三农”工作大局,紧紧抓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围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议题,多次深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掌握实际情况。
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调研等平台载体,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言资政,并且先行先试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小组讨论中,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地方政协和扶贫一线干部开展联动协商,为丰富协商形式和提升协商质量提供有益探索。
2021年2月,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政协也将助力“三农”工作的重点随之转向助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传堂、辜胜阻分别率全国政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组深入云南和贵州山区农村调研。调研组组长、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这样评价此次调研:这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调研“重头戏”,既是为全国政协5月底召开的专题协商会做准备,更是落实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
委员们目睹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脱贫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亟须解决难题。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当委员们带着调研所思所想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现场时,联动协商之中,100余位全国、省、市、县级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贵州、云南分会场参会,28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在会议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近140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成为不少委员内心持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谋划策的“回忆”之一。
一叶知秋。十三届全国政协围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每年都围绕相关议题组织调研,并多次、多层次就粮食安全、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建设、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等举行专题协商,既充分体现了全国政协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生动展示了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成果。
同心同德“战疫情”
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老百姓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不少国内外媒体也在感慨:那个生机勃勃的烟火中国又回来了。
十三届全国政协所跨越的过去五年,说其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极不平凡也不为过。
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然而,2020年是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这些大事要事决定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有任何闪失,必须统筹兼顾、慎终如始。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主席会议2020年2月17日在京召开。
会议强调,全国政协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重要要求,提前谋划疫情防控背景下全国政协的工作安排,确保各项任务有条不紊、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紧紧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职尽责,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等,依托委员履职平台开展全体委员参与的专项问卷调查,发挥协商座谈、提案办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作用,报送情况反映、意见建议3500多条,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和推进决策落实提供了参考。
“广大政协委员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切实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情怀和担当。”战“疫”之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各界人士的心,面对社会关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第一时间分别召开部分医卫界、经济界委员座谈会,就疫情防控工作及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释疑解惑、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在各级政协组织的号召之下,各级政协委员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关注防控边角盲区、查找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政协力量。“大部分群众对那些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并不具备判断甄别能力。政协委员特别是具备相关知识能力的委员,主动发声、理性分析,积极廓清错误认识,切断谣言传播途径,引导民众、稳定人心、凝聚共识,有效助力营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良好舆论氛围。”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在座谈会上如是说。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深化对疫情防控的规律性认识,因时因势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走势始终是国内外舆论十分关注的问题。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建言献策同样是全国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如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中国防疫政策相关问题时所言,面对更趋复杂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针对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委员们在各种协商议政活动中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自始至终传递着这样的发展信号——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5年,1800多天,如果翻开十三届全国政协过去5年的履职“记录”,一定是一本厚重的大书,而我们选取的仅仅是其中的片段。这本大书中既“书写”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实体经济、促进重大原始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有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制定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并且围绕主题切实做到了议题选择准、情况调研透、协商内容精和议政质量高,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中展现了人民政协的责任担当。